

嗨配资交易,我是瑞秋。
一转眼,我们搬进如今这套房子已经两年半了。
前几天我跟队友聊起这事儿,还感叹说,真没想到在这里住了这么久,我们的卧室衣柜竟然还没做。
当初的计划是先搬进来住着,再慢慢为卧室定制一个合适的衣柜。
没想到这一“慢”,就慢了两年多。
直到现在,我们的房间依然没有衣柜,是不是觉得有点不可思议。
这两年,我们俩的衣服一直放在一个四层抽屉柜里,他两层,我两层。

搬家的时候,我们只把常穿、喜欢的衣服收拾进抽屉,剩下的都装进行李箱,想着等有了大衣柜再拿出来。
可没想到,那些衣服至今还静静地躺在箱子里,那都是些什么衣服我都有点模糊了,反正从来没想起要穿其中的哪件衣服。
我们现在用的这个抽屉其实不大,能放的衣服很有限;
但这两年下来,我们神奇地发现这两格抽屉的衣服,完全足够我和队友日常的所需。
这让我再次深刻地体会到:原来,我们真的不需要那么多衣服。
于是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与“衣物”的关系,也逐渐明白,少一点,其实更轻盈、更自由。
今天,就想和你聊聊我在这两年间切实体会到的五个关于“衣服与生活”的真相。
1
让选择变得简单
衣服变少之后,我最明显的感受是,每天选择穿什么衣服变得很简单。
打开抽屉,各种类型的衣服整整齐齐的摆放好,颜色与款式一目了然,那种清爽的秩序感,让人看着就心情舒展。
衣服少了,我反而更清楚地知道自己喜欢什么、适合什么,哪件和哪件能搭配也早已心中有数,随手一拿,就能出门。
以前衣服太多的时候,看着塞得满满当当的衣柜,反倒让人陷入选择困难症。
这也是为什么说女人的衣柜里总是少了一件衣服的原因,面对满柜的衣服,反而更纠结要怎么搭配,越挑越乱,越选越不满意。
看似选择多,其实是被选择困住了。
其实问题根本不在衣服到底有多少,而在于我们是否真正找到“属于自己的风格”。
如果没弄清楚自己喜欢和适合什么,就算再多的衣服,也只是布料的堆积。
最好的办法,是先果断地给衣柜来一个断舍离,把那些不合身的、不喜欢的、不舒服的、已经不再穿的衣服统统处理掉;
只留下真正让自己舒服、能代表自己风格的那些衣服。
让每日穿衣变成一件更简单的事情,把时间用在更重要的事情上。
2
衣服带给我们的消耗
其实,我也是用了很长时间才拥有一个“极简衣柜”的。
在此之前,我也经历过一次又一次痛苦的衣物断舍离。
那真是一个磨人的过程,很多衣服看起来还很新,当初买的时候也不便宜,可真正穿上却发现并不适合自己。
这类衣服是留着没有意义,但又舍不得丢的存在。
那一刻就会懊悔:为什么当初要冲动消费?为什么花那么多钱买下不合适的东西?
用钱买衣服很容易,但想用衣服换回钱,几乎不可能。
无论当初买衣服花了多少钱,一旦入手瞬间就掉价了,变得不值钱。
整理衣服的过程,就像是一次深刻的心理拉扯,也只有经历过这种痛苦的纠结,才让人清晰地意识到自己曾经的不理性消费。
这样之后,才能让自己在日后的消费中变得更加清醒和理智,不再随意给自己买回来这么多烦恼,增加自己的内耗。
如果你也已经拥有太多衣服,不妨就从整理现有的衣服开始;
允许那种拉扯、自责和懊悔的情绪出现,走过这段“心理战”,然后一点点筛掉那些不再让你心动的衣服,只留下真正喜欢、穿着舒适的那几件;打造属于自己的“极简衣柜”。
3
购物不一定是放松
以前,对我来说,购物是一种放松的方式。
或许对很多人来说也是如此,忙完一天的工作,身心俱疲,去逛街、买几件衣服,似乎才能暂时抚平生活里的疲惫与压力。
但后来我慢慢发现,购物并不总能带来真正的放松。
走进商场,看着一层又一层琳琅满目的衣服,要从成千上万件中找到几件真正喜欢、又适合自己的,无异于大海捞针。
等逛完一圈,人往往已经身心俱疲。
有人转而选择网购或直播间下单,虽然不用走路逛街,但免不了要花更多时间盯着屏幕,一次次比较、犹豫、等待,其实也在消耗着我们。
每次买衣服或许都要经历一场“心理战”,买还是不买,适不适合自己,值不值得...那种不停决策带来的疲劳感,以及一次次的心理纠结感,都在消耗我们的精力。
所以我已经清楚地认识到,我无法依靠购物来获得快乐。
买到的东西也许能带来短暂的兴奋,但那种快乐来得快,也去得快;买回来之后,还可能会让自己陷入懊悔和自责之中。
其实真正让我们满足的快乐,不是购物,而是做一些能滋养内在的事情,读一本书、晒晒太阳、去散步、和喜欢的人聊天。
这类踏实的快乐,才不会在我们付完款的一刻就消失,而会存留在我们心中更长久。
4
买太多衣服对环境的影响
很多人看到的只是衣服表面的光鲜亮丽,却很少想到,制作这件衣服的背后,都隐藏着巨大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代价。
记得有一次,我带孩子们参观荷兰的一家博物馆,看到一组关于服装制造的展览。
那一刻,我才真正了解到:原来制作一件衣服,竟然会造成如此多的污染和浪费。
你能想象吗?仅仅生产一件普通的纯棉T恤,就需要大约 2700 升水,这相当于一个人三年的饮水量。
而那些看似轻盈的化纤衣物,在生产过程中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;每次清洗时,还会释放出微小的塑料纤维污染我们的河流和海洋。
要知道,全球海洋中约35%的微塑料来自化纤衣物。
更严重的是印染环节,为了让衣服呈现鲜艳的颜色,生产商会用上大量染料、漂白剂和重金属,这些化学物质中很大一部分未经处理便直接排出,污染我们的水源。
当我们不断购买、不断更换衣服时,另一端的生产量和废弃量也在急剧上升。
新的衣服不断买进来,那些被淘汰的衣物大多被丢弃、焚烧或填埋,这个过程也会对我们的空气和土地造成污染。
所以真的不要买太多衣服,虽然个人的力量看似渺小,但我们每一个人,都是地球的一部分,有责任为环境尽一份微薄之力。
5
找到其他乐趣
我之所以不再热衷于逛街买衣服的主要原因,是我有其他很多更让我心动的事情,那些能真正滋养内在的乐趣。
比如,一个人静静地待在书房,泡一杯茶,坐在窗边读书。
那份宁静与安稳,带来的放松远胜于在商场里辗转挑选的兴奋。
或者花上几个小时自学一首钢琴曲,把一段复杂的旋律反复练上百遍,直到形成手指肌肉记忆,最终能流畅地弹出整首曲子;
那种成就感,是发自内心的喜悦。
有时,我也会钻进我的小画室,研究色彩理论,画自己喜欢的画;
欣赏着出于自己的画作,会带来很大的满足。
或者坐在电脑前,让思绪像溪水一样流淌在指尖,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一篇篇文字。
这些时光,沉静又充实,比买衣服更有意义,也更让我感到真实的快乐。
年轻的时候,也许还会有“想逛就逛、想买就买”的冲动;
但走到中年,心态该慢慢沉下来,把注意力从外在转回内在,去寻找那些能真正让自己成长和滋养的事。
再精致昂贵的衣服,能够装饰的也只是我们的外在而已,真正能让我们变得自信美丽的,是内心的丰盈和平静。
学会少逛街、少买衣服,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更值得的地方;滋养内心,让自己由内而外美丽起来。
6
真正美好的生活,不在于拥有多少,而在于是否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。
当我们学会放下过多的衣服、欲望与焦虑,把注意力重新放回生活本身,就能收获更多滋养我们的快乐和幸福。
瑞秋
-瑞秋好物推荐-
⭐在家学英语,就用小狐狸App,让孩子爱上英语。
⭐让孩子边看边长见识《智力寻宝大冒险》。
⭐治愈系绘本《猴子和鼹鼠看世界》。
⭐豆瓣评分9.4的科普绘本《工作细胞》,轻松了解身体的神奇奥秘。
⭐家有恐龙迷的千万别错过《重返恐龙世界》。

我是瑞秋,坐标荷兰,5口之家
分享与三娃同行的所思所想
婚姻爱情 | 信仰生活 | 自我赋能
独立带娃 | 亲子成长 | 极简育儿
联合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